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s karensium |
中文名 | 缅甸针苞菊 |
命名人 | Kurz ex C. B. Clarke |
中文科名 | 菊科 |
拉丁属名 | Tricholepis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Compositae |
中文属名 | 针苞菊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s karensium |
中文名 | 针苞菊 |
中文科名 | 菊科 |
拉丁属名 | Tricholepis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Compositae |
中文属名 | 针苞菊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s karensium |
中文名 | 云南镇苞菊 |
中文科名 | 菊科 |
类型 | |
拉丁科名 | ASTER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s karensium |
中文名 | 云南镇苞菊 |
中文科名 | 菊科 |
类型 | |
拉丁科名 | ASTER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s karensium |
命名人 | Kurs (accepted name) |
拉丁属名 | Tricholepis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Aster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s karensium |
中文名 | 云南镇苞菊 |
拉丁属名 | Tricholepis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Asteraceae |
茎坚硬,粗约5毫米,具分枝,茎和枝具纵棱,被短糙毛和稀疏的白色蛛丝状毛。基生叶未见;茎生叶狭披针形,长7-12厘米,宽1-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具稀疏的小尖头状齿,两面绿色,密被乳突状短毛,明显具褐色点状突起,侧脉7-8对,和中脉在两面稍凸起,网脉纤细,在背面凸起,叶柄长3-4毫米,宽扁,被毛,最上部叶数枚密聚于头状花序下而成苞叶状,较小。头状花序1-3个,单生于茎和枝先端,无花序梗;总苞钟形,径3.5-4厘米;总苞层多层,外层长3-4毫米,中层渐长,内层长2.5-3.5厘米,全部总苞片线形,先端针芒状,两面除近基部或有时除下部外密被短糙毛;花序托平或浅碗形,径1-1.5厘米,具多数蜂窝状小孔,有密集的长托毛。小花全部两性,花冠黄色,管状,长2-2.5厘米,冠檐5深裂,裂片线形,长1.2-1.5厘米,先端被白色微毛,边缘具缘毛,冠管细长;花药长达1厘米,先端尖,基部具长约0.5毫米的短耳,花丝被乳突状短毛;花柱分枝线形,长约3毫米,先端尖。瘦果圆柱形,具4-5棱,有光泽,无毛;冠毛多层,不等长,黄褐色,羽毛状,外层长3-4毫米,中层渐长,内层长1.5-2毫米。花果期春季。
产于西双版纳的勐腊、景洪;生于海拔约560米附近的平坝或低山荒地灌丛中。缅甸和泰国有分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