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木,通常高10—15米。小枝粗壮,干后变黑色或黑褐色,无毛。顶芽小,长卵球形,长约1毫米,芽鳞披针状卵圆形,先端急尖,外面及边缘略被微柔毛。叶互生或近对生,常聚生于枝端,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7—12(15)厘米.宽2—4.5厘米,先端钝形或短尖,少为短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通常歪斜,厚革质或革质,叶缘外反,上面绿色,光亮,下面苍白色或苍绿色,幼时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灰白贴伏绢状短柔毛,老时上面无毛,下面多少略被短柔毛或全然变无毛,中脉直贯叶端,上面凹陷,下面凸起,侧脉每边12—15条,弧曲状,不明显或近于消失,横脉和小脉两面呈不明显的细网状;叶柄长1—3厘米,腹凹背凸,无毛。圆锥花序多个,生于新枝下部叶腋,长7—9.5厘米,无毛,中部以上分枝,最末分枝为3—5花的聚伞花序,总梗长4—5厘米,与各级序轴均无毛,带红色。花黄绿色,长约4毫米,花梗几与花等长;花被筒倒锥形,长不及1毫米,花被片宽卵圆形,先端近急尖,近等大,长3毫米,宽2毫米,外面极无毛,内面被短柔毛;能育雄蕊9,花丝被柔毛,第一、二轮雄蕊长2.5毫米,花丝无腺形,花药卵圆状长圆形,先端钝,第三轮雄蕊长2.7毫米,花丝近基部有2个具短柄的圆状肾形腺体,花药长圆形,先端钝,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,长三角状箭头形,长约1毫米,具柄,柄被长柔毛;子房近球形,直径约0.8毫米,无毛,花柱纤细,与子房近等长,柱头小,不明显。果球形,直径约9毫米;果梗微增粗;宿存花被片卵形,革质,略紧贴或松散,先端外倾。 花期4—5月,果期6—7月。
产云南中部至东北部;生于灌丛中,海拔约1400米或以上。陕西、四川、湖北西部,贵州也有。
9.竹叶楠(中国树木分类学)
Phoebe faberi (Hemsl.) Chun in Contr. Biol. Lab. Sci. Soc. China 1 (5): 31-32. 1925; Y. C. Yang in ibid. 13: 18-19. 1948; Liou Ho, Laur. Chine et Indoch. 72. 1932 et 1934, excl. specim. Yunnan.; 陈嵘,中国树木分类学, ed. 2,347. 1957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, 1: 831,图1661. 1972.——Machilus faberi Hemsl.in Journ. Linn. Soc. Bot. 26: 375. 1891,
乔木,通常高10-15米。小枝粗壮,干后变黑色或黑褐色,无毛。叶厚革质或革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7-12(15)厘米,宽2-4.5厘米,先端钝头或短尖,少为短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钝,通常歪斜,上面光滑无毛,下面苍白色或苍绿色,无毛或嫩叶下面有灰白贴伏柔毛,中脉上面下陷,下面突起,侧脉每边12-15条,横脉及小脉两面不明显,叶缘外反,叶柄长1-2.5厘米。花序多个,生于新枝下部叶腋,长5-12厘米,无毛,中部以上分枝,每伞形花序有花3-5朵;花黄绿色,长2.5-3毫米,花梗长4-5毫米;花被片卵圆形,外面无毛,内面及边缘有毛;花丝无毛或仅基部有毛,第三轮花丝基部腺体有短柄或近无柄;子房卵形,无毛,花柱纤细,柱头不明显。果球形,直径7-9毫米;果梗长约8毫米,微增粗;宿存花被片卵形,革质,略紧贴或松散,先端外倾。花期4-5月,果期6-7月。
产陕西、四月11湖北西部、贵州及云南中至北部。多见于海拔800-1500米的阔叶林中。木材供建筑、家具等用。
几乎全体无毛,叶厚革质,先端钝或短尖,下面常苍白色,边缘外反,叶脉模糊,花多而细小是本种的主要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