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Kobresia pinetorum |
中文名 | 松林嵩草 |
命名人 | Wang et Tang ex P. C. Li |
中文科名 | 莎草科 |
拉丁属名 | Kobres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Cyperaceae |
中文属名 | 嵩草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Kobresia pinetorum |
中文名 | 松林嵩草 |
中文科名 | 莎草科 |
拉丁属名 | Kobres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Cyperaceae |
中文属名 | 嵩草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Kobresia pinetorum |
中文名 | 松林嵩草 |
中文科名 | 莎草科 |
拉丁属名 | Kobres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Cyperaceae |
中文属名 | 嵩草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Kobresia pinetorum |
发表年份 | 1990(年) |
拉丁属名 | Kobres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Cyperaceae |
学名 | 状态 | 来源 | 命名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Kobresia pinetorum | 异名 | The Plant List | F.T.Wang & Tang ex P.C.Li | Kobresia setschwanensis |
Kobresia pinetorum | 接受名 | 云南植物志 | ||
Kobresia pinetorum | 接受名 | 中国植物志 |
根状茎稍延长。基部宿存叶鞘褐色。秆疏丛生,高18—25厘米,纤细,柔弱,钝三棱形,粗不及1毫米,光滑。叶短于秆,叶片丝状,柔软,边缘内卷。穗状花序长圆形,长8—10毫米,粗2—3毫米;支小穗10—15个,密生,顶生的2—3个雄性,其余的雄雌顺序,在基部雌花之上具2—4朵雄花;鳞片卵状披针形,长3—4.5毫米,顶端渐尖,下部的数枚有短尖,膜质,淡锈色,具1条中脉;先出叶椭圆形,长3.5—4毫米,膜质,淡锈色,边缘分离几至基部,背面具1—2脊,无脉,顶端微凹。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三棱形,长2.3—2.8毫米,成熟时淡褐色,基部几无柄,顶端具短喙。花柱基部稍增粗,柱头3个。
产永胜(模式标本产地);生于干热河谷山坡云南松林下,海拔2600米。
33. 松林嵩草(植物分类学报)
Kobresia pinetorum Wang et Tang ex P. C. Li in Acta Bot. Yunn. 12 (1): 14, fig. 5, 1990; 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下册: 2348, 1994.
根状茎稍延长。秆疏丛生,高18-25厘米,纤细,柔弱,钝三棱形,粗不及1毫米,光滑,基部具褐色的宿存叶鞘。叶短于秆,丝状,柔软,上面具沟。穗状花序长圆形,长8-10毫米,粗2-3毫米;支小穗10-15个,密生,顶生的2-3个雄性,其余的雄雌顺序,在基部之上具2-4朵雄花。鳞片卵状披针形,长3-4.5毫米,顶端渐尖,下部的数枚有短尖,膜质,淡锈色,具1条中脉。先出叶椭圆形,长3.5-4毫米,膜质,淡锈色,在腹面边缘分离几至基部,背面具1-2脊,无脉,顶端微凹。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三棱形,长2.3-2.8毫米,成熟时淡褐色,基部几无柄,顶端具短喙;花柱基部稍增粗,柱头3个。
产于云南西北部;生于干热河谷山坡云南松林下,海拔2600米。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永胜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