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Drynaria fortunei |
中文名 | 槲蕨 |
中文科名 | 槲蕨科 |
拉丁属名 | Drynar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Drynariaceae |
中文属名 | 槲蕨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Drynaria fortunei |
中文名 | 槲蕨 |
中文科名 | 槲蕨科 |
类型 | |
拉丁科名 | DRYNAR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Drynaria fortunei |
中文名 | 槲蕨 |
中文科名 | 槲蕨科 |
类型 | |
拉丁科名 | Drynar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Drynaria fortunei |
命名人 | (Kze. ex Mett.) J. Sm. (accepted name) |
拉丁属名 | Drynar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Drynaria fortunei |
发表年份 | 1855(年) |
拉丁属名 | Drynar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学名 | 状态 | 来源 | 命名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Drynaria fortunei | 异名 | The Plant List | (Kunze ex Mett.) J.Sm. | Drynaria roosii |
Drynaria fortunei | 接受名 | 云南植物志 | ||
Drynaria fortunei | 接受名 | 云南生物物种名录(2016版) | ||
Drynaria fortunei | 接受名 | Species 2000 |
植株匍匐生长,螺旋状攀援,根状茎肉质,较粗,直径1-2厘米,密被鳞片;鳞片长披针形,长1-1.2厘米,宽0.1-0.2厘米,边缘有齿和睫毛,盾状着生,先端纤细。叶二型,基生不育叶卵圆形,长5-8厘米,宽3-7厘米,基部心形,浅裂达叶缘至主脉的1/3,边缘全缘,黄绿色或棕色,厚膜质,下面有疏短毛;能育叶长25-40厘米,具叶柄,柄长4-10厘米,具明显的狭翅;叶片纸质,长椭圆形,长20-35厘米,宽12-20厘米,探羽裂几达距叶轴0.2-0.5厘米处,向基部下延而呈波状,裂片9-13对,互生,稍斜向上,披针形,长6-10厘米,宽2-3厘米,边缘有不明显的疏钝齿或缺刻,顶端短尖;叶脉两面均明显,具内藏小脉,微凸出,无毛,仅上面中肋略被有短毛。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,生叶片背面沿裂片中肋两侧各排列成2-4行,无隔丝。
产绥江、大关、西畴、文山、砚山、丘北、景洪、澜沧等地;生于海拔420-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树干上或岩石上。分布于贵州、四川、西藏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福建和台湾。越南、缅甸、泰国、印度亦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