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Rauvolfia yunnanensis |
中文名 | 云南萝芙木 |
命名人 | Tsiang |
中文科名 | 夹竹桃科 |
拉丁属名 | Rauvolf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Apocynaceae |
中文属名 | 萝芙木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Rauvolfia yunnanensis |
中文名 | 云南萝芙木 |
中文科名 | 夹竹桃科 |
拉丁属名 | Rauvolf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Apocynaceae |
中文属名 | 萝芙木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Rauvolfia yunnanensis |
发表年份 | 1962(年) |
拉丁属名 | Rauvolf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Apocynaceae |
学名 | 状态 | 来源 | 命名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Rauvolfia yunnanensis | 异名 | The Plant List | Tsiang | Rauvolfia verticillata |
Rauvolfia yunnanensis | 接受名 | 云南植物志 | ||
Rauvolfia yunnanensis | 接受名 | 中国植物志 |
灌木,高达2米;茎、枝条均被皮孔,无毛。叶膜质,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,长6—30厘米,宽1.5—9厘米,顶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;侧脉两面明显,每边12—17条;叶柄长约1厘米。聚伞花序腋生,着花密集,多达120朵;总花梗4—9条丛生于叶腋内,长达7厘米;花萼钟状,萼片卵圆形;花冠白色,花冠筒长约12.5毫米,中部膨大,内面密被长柔毛,花冠裂片广卵形,长和宽相等;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;花盘环状,高达子房一半;心皮无毛,花柱丝状,柱头棍棒状,基部有环状薄膜。核果红色,椭圆状,长约1厘米,直径5毫米。花期3—12月,果期5月—翌年春季。
产于景洪、勐海、西双版纳、思茅、西畴、屏边等地;生于海拔900—1300米亚热带山地林下或山坡草丛中,或灌木丛中。贵州和广西也有分布。
10.云南萝芙木(广东林学院研究报告)勒毒、辣多(傣语)图版20
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, 广东林学院研究报告, 1: 11, 图版6. 1962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, 3: 425, 图4804. 1974.
灌木,除花冠筒内面被长柔毛外,其余皆无毛;茎麦秆色或灰白色,被稀疏的皮孔;节间长1-5厘米。叶膜质,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长6-20厘米,宽1.5-9厘米;中脉在叶面微凹,在叶背凸起,侧脉两面明显,12-17对,不伸至叶缘;叶柄长约1厘米。聚伞花序,花稠密多达150朵;总花梗4-9条,从上部小枝的腋间生出,长2-7厘米;花萼钟状,裂片5枚;花冠白色,花冠筒长约12.5毫米,中央膨大,内面密被长柔毛,裂片广卵形,长宽约相等;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膨大处,花药背部着生;花盘环状,高达子房的一半;子房由2个离生心皮所组成,花柱圆柱状,柱头棒状,基部具一环状薄膜。核果红色,扁平,椭圆形,长约1厘米,直径5毫米。花期3-12月,果期5月-翌年春季。
分布于云南、贵州和广西等省区。生于海拔900-1300米山地灌木丛中或山地密林荫处及溪旁湿润肥沃地方。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双版纳。
根供药用,有治疥癣。根含生物硷有降低血压效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