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Tilia mofungensis |
中文名 | 帽峰椴 |
命名人 | Chun et Wong |
中文科名 | 椴树科 |
拉丁属名 | Til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Tiliaceae |
中文属名 | 椴树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Tilia mofungensis |
中文名 | 帽峰椴 |
中文科名 | 椴树科 |
拉丁属名 | Til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Tiliaceae |
中文属名 | 椴树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Tilia mofungensis |
命名人 | Chun & H. D. Wong (accepted name) |
拉丁属名 | Til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Malv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ilia mofungensis |
中文名 | 帽峰椴 |
中文科名 | 椴树科 |
拉丁属名 | Til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Tiliaceae |
中文属名 | 椴树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Tilia mofungensis |
发表年份 | 1935(年) |
拉丁属名 | Tilia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Malvaceae |
学名 | 状态 | 来源 | 命名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Tilia mofungensis | 异名 | The Plant List | Chun & H.D. Wong | Tilia tuan |
Tilia mofungensis | 接受名 | 云南植物志 | ||
Tilia mofungensis | 接受名 | 中国植物志 | ||
Tilia mofungensis | 接受名 | Species 2000 |
小乔木,高7—10米。嫩枝密被茸毛,老枝变秃净;芽疏被毛。叶近革质,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8—12厘米,宽4—7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半心形至斜截形,边缘全缘或具不明显小齿,基出脉4条,侧脉约8对,上面无毛,发亮,下面密被黄褐色星状绒毛;叶柄长1.5—2.5厘米,被微绒毛,较粗壮。聚伞花序2—3歧,花序柄长5—8厘米,花柄长4—5毫米,无棱,被星状毛;苞片窄长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7—9厘米,宽1—2厘米,先端圆钝,基部稍圆,两侧近对称,两面被星状绒毛,下面及中脉上毛较密,下半部与花序柄合生,无柄。果近球形,直径7—8毫米,具瘤点,无棱,被紧贴褐色柔毛。果期11月。
产西畴,生海拔1600米石炭岩山地;湖南、江西、广西、广东等省区亦有。
23.帽峰椴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
Tilia mofungensis Chun et Wong in Sunyatsenia 3:40. 1935;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2, 378. 1983.
乔木;嫩枝无毛,顶芽初时有稀疏星状茸毛,很快变秃净。叶近革质,卵状长圆形,长8-12厘米,宽5-7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斜心形,单侧耳形,另一侧圆形,有时斜截形,上面干后橄榄褐色,稍发亮,无毛,下面被深褐色星状茸毛,侧脉8-9对,全缘,稀有小齿突;叶柄长2-2.5厘米,初时有褐色茸毛,以后变秃净。聚伞花序长7-10厘米,花序柄长5-8厘米,下部4-5厘米与苞片合生,常被有星状柔毛;花柄长4-5毫米;苞片带状倒披针形,与花序等长,无柄,先端钝,上部宽1-1.2厘米,下部较狭窄,两面均有稀疏褐色星状茸毛。果实近球形,宽7-8毫米,被紧贴褐色柔毛。果期11月。
产于广东及江西。生长于海拔800-1000米的山地常绿林里。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乳源帽峰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