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Peliosanthes |
中文名 | 球子草属 |
命名人 | Andr. |
中文科名 | 百合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Li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eliosanthes |
中文名 | 球子草属 |
中文科名 | 百合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Li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eliosanthes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Asparag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eliosanthes |
中文名 | 球子草属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Li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eliosanthes |
中文名 | 球子草属 |
中文科名 | 百合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Li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eliosanthes |
中文名 | 球子草属 |
中文科名 | 百合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Li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eliosanthes |
发表年份 | 1808 [1808](年)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Asparagaceae |
1 | 总状花序上花2-5朵簇生;花被筒的大部分与子房合生。 | 簇花球子草 Peliosanthes teta |
1 | 总状花序上花单生;花被筒仅一部分与子房合生。 (2) | |
2 | 茎匍匐状,长5.5厘米以上;苞片披针形;花序长1.5-5厘米;花密生,直径5-5.5毫米。 | 匍匐球子草 Peliosanthes sinica |
2 | 茎短或不明显。 (3) | |
3 | 花连同花梗短于苞片;叶上横脉歪斜,不很明显。 | 长苞球子草 Peliosanthes ophiopogonoides |
3 | 花连同花梗长于苞片;叶上横脉与纵脉近垂直。 (4) | |
4 | 花较大,直径12-16毫米;花药长约2毫米。 | 云南球子草 Peliosanthes yunnanensis |
4 | 花较小,直径5.5-12毫半;花药长0.5-毫米。 | 大盖球子草 Peliosanthes macrostegia |
1 | Flowers in clusters of 2--5; ovary inferior (1) | Peliosanthes teta |
1 + | Flowers solitary; ovary semi-inferior. | (2) |
2 (1) | Stem procumbent, 5.5--18.5 cm (2) | Peliosanthes sinica |
2 (1) + | Stem erect, less than 3 cm. | (3) |
3 (2) | Leaves with oblique transverse veins (3) | Peliosanthes ophiopogonoides |
3 (2) + | Leaves with horizontal transverse veins. | (4) |
4 (3) | Perianth 12--16 mm in diam.; anthers ca. 2 mm (4) | Peliosanthes yunnanensis |
4 (3) + | Perianth 5.5--12 mm in diam.; anthers 0.5--1 mm. | (5) |
5 (4) | Leaf blade 15--25 × 5--6 cm; petiole 20--30 cm; raceme 9--25 cm; scape 6--10 cm; pedicels 5--6 mm (5) | Peliosanthes macrostegia |
5 (4) + | Leaf blade 6--8 × 1.5--2 cm; petiole 3--5 cm; raceme 3--5 cm; scape 4--5 cm; pedicels 1.5--2 mm (6) | Peliosanthes kaoi |
多年生草本;茎匍匐状,短或明显。叶2—5、基生、或簇生于茎上,披针形或条形,具褶扇状主脉5—7条,横脉明显;叶柄长,基部通常有膜质鞘。花葶长10—35厘米,总状花序通常短于叶片;花单生或2—5朵簇生于1枚苞片腋内,苞片之内常有1—5枚小苞片,较少缺;花梗短于或长于苞片,顶端具关节;花被片下部合生成筒,上部离生;裂片6,占花被全长的1/3—2/3;雄蕊6,花药基着,基部有时2裂,内向开裂;花丝短,合生成肉质内弯的环,贴生于花被筒喉部;子房与花被筒合生或部分分离,半下位,3室,每室具1—5个胚珠;花柱短,柱头短3裂。蒴果具1—3颗小核果状种子。种子椭圆形或近圆形,具肉质外种皮,蓝绿色或绿色,发育后迅速推出果皮顶部,貌似浆果。约12(10—15)种,分布于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。我国产8种,云南有7种。球子草属现亦多归于 Convallariaceae,其分类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,如 J. P. Jessop(Blumea 22:141—159.1976)认为这是1个单种属,只能根据花单生或簇生下分2个亚种,《中国植物志》又另立了3个新种,认为本属可分出10个种。我们对本属的生态习性,生物学特性还认识不足,未作详细的观察,仅根据现有干标本的形态差异作一些处理,不尽合理,将通过栽培观察和细胞学的研究进一步解决本属的分类问题。
59.球子草属 Peliosanthes Andr.
Andr.,Bot. Rep. t. 605. 1810.
多年生草本;茎匍匐状,短或明显。叶2-5枚,基生,或簇生于茎上,披针形或条形,具褶扇状主脉5-7条,横脉明显;叶柄长,基部通常有膜质鞘。花葶长10-35厘米,总状花序通常短于叶片;花单生或2-5朵簇生于一枚苞片腋内,苞片之内常有1-5枚小苞片,较少缺;花梗短于或长于苞片,顶端具关节;花被片下部合生成筒,上部离生;裂片6,占花被全长的,1/3-2/3;雄蕊6,花药基着,基部有时2裂,内向开裂;花丝短,合生成肉质内弯的环,贴生于花被筒喉部;子房与花被筒合生成或部分分离,半下位,3室,每室具1 5个胚珠;花柱短,柱头短3裂。蒴果具1-3颗小核果状种子。种子椭圆形或近圆形,具肉质外种皮,蓝绿色或绿色,发育后迅速推出果皮顶部,貌似浆果。
约有10种,分布于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。我国产5种,见于南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