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Huodendron |
中文名 | 山茉莉属 |
命名人 | Rehd. |
中文科名 | 安息香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Styrac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Huodendron |
中文名 | 山茉莉属 |
中文科名 | 野茉莉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Styrac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Huodendron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Styrac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Huodendron |
中文名 | 山茉莉属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Styrac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Huodendron |
中文名 | 山茉莉属 |
中文科名 | 安息香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Styrac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Huodendron |
发表年份 | 1935(年)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Styracaceae |
1 | 叶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灰色星状绒毛。 | 绒毛山茉莉 Huodendron tomentosum |
1 | 叶两面无毛或仅叶脉疏被柔毛。 (2) | |
2 | 花序和蒴果无毛;花柱3-5裂,深裂几达中部;叶两面均无毛,网脉干时两面均明显隆起。 | 西藏山茉莉 Huodendron tibeticum |
2 | 花序和蒴果被灰色短绒毛;花柱不分裂或稍分裂;叶脉被柔毛,网脉干时下面隆起。 | 双齿山茉莉 Huodendron biaristatum |
1 | Leaves abaxially densely gray tomentose, adaxially glabrous (3) | Huodendron tomentosum |
1 + | Leaves glabrous or only veins sparsely pubescent. | (2) |
2 (1) | Inflorescences and fruit glabrous; styles connate to middle; leaves glabrous; reticulate veins conspicuously raised on both surfaces when dry (1) | Huodendron tibeticum |
2 (1) + | Inflorescences and fruit gray stellate tomentose; styles connate almost to apex; leaves pubescent only on veins; reticulate veins raised only on abaxial surface (2) | Huodendron biaristatum |
落叶乔木或灌木;小枝纤细;芽小,裸露,被柔毛。叶互生,具柄,无托叶。圆锥花序或伞房花序,顶生或腋生;花小,两性,辐射对称;花萼杯状,萼筒与子房贴生,萼齿5;花瓣5,起初基部连合,后来分离,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,开花时外卷;雄蕊10,花丝分离,压扁,花药狭长圆形,内向,药隔伸长,扩展,先端具3(稀2)齿;子房半下位,3室,中轴胎座,胚珠多数,花柱下部连合,上部3裂,柱头头状。蒴果小,卵形,上部1/3处为宿存萼齿环绕,3室,室背开裂,外果皮薄,内果皮坚硬;种子小,多数,锯屑状,略压扁,种皮薄,具网状脉纹,两端具流苏状翅,有胚乳。约5种,分布于我国(华东至西南)、越南、缅甸及泰国。我国有4种。云南有3种。
3.山茉莉属——Huodendron Rehd.
Rehd. in Journ. Arn. Arb. 16: 341. 1935.
乔木或灌木,冬芽裸露。叶互生,无托叶,边全缘或具疏锯齿。圆锥花序,常作伞房状排列,顶生或腋生;花小,两性,有长梗,辐射对称;苞片和小苞片小,早落;萼管与子房合生,萼齿5,三角形或卵形,长约为萼管之半;花瓣5,线状长圆形,开始基部靠合,以后分离,花后常反卷,花蕾时稍覆瓦状与镊合状排列;雄蕊8-10枚,与花瓣近等长,一列,花丝分离,与花瓣稍贴生或分离,花药内向,药隔突出于花药顶端而成2-3齿;花柱不分离或分离几达中部,柱头头状,子房半下位,3-4室,胚珠在每室多颗,着生于中轴上而直立。蒴果卵形,较小,下部约2/3与萼管合生,室背3-4瓣裂,外果皮薄,内果皮较厚而坚硬;种子多数,小,种皮薄,向两端延伸成流苏状的翅,有胚乳,胚直立。
约4种,产我国南部和中南半岛。我国产3种及2变种。
本属的模式种:西藏山茉莉 Huodendron tibeticum (Anthony) Rehd.,产西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