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Cipadessa |
中文名 | 浆果楝属 |
命名人 | Bl. |
中文科名 | 楝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Me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Cipadessa |
中文名 | 浆果楝属 |
中文科名 | 楝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Me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Cipadessa |
中文名 | 浆果楝属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Mel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Cipadessa |
中文名 | 浆果楝属 |
中文科名 | 楝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Meliaceae |
1 | 叶轴、花序和小叶两面均密被柔毛。 | 灰毛浆果楝 Cipadessa cinerascens |
1 | 叶轴、花序无毛或稍被微柔毛,小叶叶面无毛,背面仅沿中脉和侧脉被疏而紧贴的长柔毛。 | 浆果楝 Cipadessa baccifera |
灌木或小乔木,被毛或否;小枝有皮孔。叶互生或近对生,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3—6对,或为3小叶,全缘。圆锥花序腋生。花小,两性,白色或黄绿色,5基数;萼浅杯状,5齿裂;花瓣5,分离,长椭圆形,展开,芽时镊合状排列;雄蕊10,花丝线形,仅基部或一小段合生为增厚的杯状体,顶端分裂为2线形尖齿,内面常被毛;花药生于花丝的2尖齿间;子房近球形至半球形,5室或1—3室,每室有并生的胚珠2颗;花柱短,直立;柱头半球形或头状,先端具5齿。果浆果状,熟时由暗红转紫黑色,球形,具5棱,外面薄肉质,微5裂或有5纵沟,内含5核,核软骨质,内有种子1—2;种子具棱,微作肾形,有仄的肉质胚乳;胚有些弯,有些带绿色;子叶长圆形或倒卵形,腹平背凸;胚根向上,突出。4—5种,2—3种分布于印度、马来半岛地区(热带亚洲),2种产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群岛。我国有2种,产西南部,云南都有。
8.浆果楝属 Cipadessa Bl.
Bl. Bijdr. 162. 1825.
灌木或乔木;小枝有灰白色皮孔。叶为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或近对生,无托叶,通常具小叶3-6对,通常全缘。花组成腋生的圆锥花序;花小,近球形,两性,5基数;花萼浅杯状,5齿裂;花瓣5,长椭圆形,彼此分离,广展,芽时镊合状排列;雄蕊10,花丝线形,基部或下端结合成浅杯状的雄蕊管,上端分离,顶端2齿裂,内面常被毛,花药着生于花丝顶端2齿裂间;花盘短,与雄蕊管基部合生;子房5室或1-3室,球形,每室有并生的胚珠2颗,花柱短,柱头头状。果为核果,浆果状,稍肉质,球形而具5棱, 5室,内含5核,每核内有种子1-2颗;种子有肉质的胚乳,胚近叶状,胚根向上,突出.
约1-2种,分布于马达加斯加、印度、马来半岛等地区。我国产1-2种,分布于西南各省区。
属模式种:灌状浆果楝Cipadessa fruticosa Bl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