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Pittosporopsis |
中文名 | 假海桐属 |
命名人 | Craib |
中文科名 | 茶茱萸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Icacin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ittosporopsis |
中文名 | 假海桐属 |
中文科名 | 茶茱萸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Icacin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ittosporopsis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Icacin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ittosporopsis |
中文名 | 假海桐属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Icacin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ittosporopsis |
中文名 | 假海桐属 |
中文科名 | 茶茱萸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Icacin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Pittosporopsis |
发表年份 | 1911(年)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Metteniusaceae |
灌木至小乔木。叶互生,纸质,长椭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边缘微波状,软骨质,两面几无毛;花相当大,两性,为少花的腋生聚伞花序;花柄短,具节,有小苞片3—4;萼5裂,宿存,果时增大;花瓣5,匙形,顶部内向镊合状排列,下部分开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并微粘合于花瓣基部,花丝扁平,向上突然收缩,花药长椭圆形,基部2圆裂,背着,药隔突出成锐尖头,花盘与子房合生;子房椭圆形,1室,2悬垂胚珠;花柱初时劲直,后膝,宿存。核果较大,近圆形,稍偏斜,中果皮薄,核近骨质;胚乳肉质,嚼烂状,子叶宽大,扁平。本属仅1种,分布于缅甸(掸邦),泰国,老挝,越南至我国云南南部、东南部。
5. 假海桐属——Pittosporopsis Craib
Craib in Kew Bull. 28, 1911.
灌木至小乔木。叶互生,纸质,长椭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边缘微波状,软骨质,两面几无毛。花较大,两性,排列成少花的腋生聚伞花序;花柄短. 具节;小苞片3-4。萼5裂,宿存,果时增大,花瓣5,匙形,顶部内向镊合状排列,下部分开,外面被微柔毛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并微粘合于花瓣基部,花丝扁平,向上突然收缩,花药长椭圆形,基部2圆裂,背着,药隔突出,成锐尖头;花盘与子房合生,子房椭圆形,1室,有2枚悬垂胚珠;花柱初时劲直,后膝曲,宿存。核果较大,近圆形,稍偏斜,中果皮薄,核近骨质,胚乳肉质,嚼烂状,子叶宽大,扁平。
本属仅1种,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、东南部及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