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Eschscholzia |
中文名 | 花菱草属 |
中文科名 | 罂粟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apaver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Eschscholzia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apaver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Eschscholzia |
中文名 | 花菱草属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apaver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Eschscholzia |
中文名 | 花菱草属 |
中文科名 | 罂粟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apaver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Eschscholzia |
发表年份 | 1820(年)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apaveraceae |
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,无毛,呈蓝灰色,含微透明汁液,叶互生,三出多回羽状深裂,裂片和小裂片狭窄,大多线形。花大,单生于长花梗上,黄色或橙黄色;萼片2,在开花期前边缘连合成帽状,长圆形或圆锥形,先端急尖或渐尖,边缘互相重叠,通常草质,在开花期,由于花冠的生长将其推出而脱落;花瓣4,宽,生于杯状花托边缘,芽时覆瓦状排列或扭卷;雄蕊多数,生于杯状花托边缘或通常生于花瓣基部;花丝短,花药线形或长圆形,通常较花丝长,基着,2室,内向;子房1室,2心皮,从杯状花托的底部生出,花柱极短,柱头2或更多,近宽丝状。蒴果长圆柱形,10脉,2瓣自基部向顶端开裂并抛出种子,开裂后通常弯曲。种子多数,球形,网状,具疣状突起,稀具斑点;子叶线形而全缘或2尖裂,裂片线形。约123种,产北美太平洋岸诸州。我国引种栽培1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