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Batrachium bungei var. bungei |
中文名 | 水毛茛 |
中文科名 | 毛茛科 |
拉丁属名 | Batrachium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Ranunculaceae |
中文属名 | 水毛茛属 |
学名(拉丁名) | Batrachium bungei var. bungei |
中文名 | 水毛茛 |
中文科名 | 毛茛科 |
类型 | |
拉丁科名 | RANUNCUL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Batrachium bungei var. bungei |
中文名 | 水毛茛 |
中文科名 | 毛茛科 |
类型 | |
拉丁科名 | RANUNCUL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Batrachium bungei var. bungei |
中文名 | 水毛茛(原变种) |
拉丁属名 | Batrachium |
类型 | species |
拉丁科名 | Ranuncul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Batrachium bungei var. bungei |
类型 |
多年生沉水草本。茎长约30厘米,无毛或在节上疏被短柔毛,分枝。叶片扇形或半圆形,长1—2.5厘米,宽1.8—3.5厘米,3全裂,全裂片4—5回细裂,末回裂片丝形,无毛,出水时多少收拢;叶柄长4—12毫米。花直径1—1.8厘米;花梗长2.2—3厘米,无毛;花托圆锥状,有短柔毛;萼片5,椭圆形,长4—5.5毫米,无毛;花瓣5,白色,基部黄色,倒卵形,长5—9毫米,宽4.5—7毫米;雄蕊(11—)15—20,花药长约1毫米。聚合果近球形或宽卵球形,长4—5毫米;瘦果斜倒卵球形,长1.2—1.4毫米,无毛,约有6条横皱,宿存花柱长约0.1毫米。花期5—10月。
产丽江、中甸、碧江、维西、贡山、德钦;生山谷溪中、湖中或水塘中,海拔2300—4100米。分布于西藏、四川西部、青海东部、甘肃、湖北、山西、河北、辽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