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dium |
中文名 | 毛鳞蕨属 |
命名人 | Ching |
中文科名 | 水龙骨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dium |
中文名 | 毛鳞蕨属 |
中文科名 | 水龙骨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dium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dium |
中文名 | 毛鳞蕨属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dium |
中文名 | 毛鳞蕨属 |
中文科名 | 水龙骨科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学名(拉丁名) | Tricholepidium |
发表年份 | 1978(年) |
类型 | genus |
拉丁科名 | Polypodiaceae |
1 | 孢子囊群通常排成不规则的2-3行,星散地分布于叶片下面主脉两侧。 (2) | |
1 | 孢子囊群在主脉两侧各有一行(有时呈不规则排列成一行)。 (3) | |
2 | 叶片草质或薄草质,叶脉明显可见,叶片背面孢子囊群着生处平坦。 | 毛鳞蕨 Tricholepidium normale |
2 | 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,叶脉不显,叶片背面孢子囊群着生处凹陷。 | 翅柄毛鳞蕨 Tricholepidium pteropodium |
3 | 叶片带状,最宽处为8-24毫米。 | 狭叶毛鳞蕨 Tricholepidium angustifolium |
3 | 叶片披针形或阔带状,最宽处通常在30-40毫米以上。 (4) | |
4 | 叶脉在下面为灰白色,粗壮而明显隆起。 | 显脉毛鳞蕨 Tricholepidium venosum |
4 | 叶脉在下面呈绿色,纤细而不明显。 (5) | |
5 | 叶片阔带状,两边近平行,长在40厘米以上。 | 斑点毛鳞蕨 Tricholepidium maculosum |
5 | 叶片阔披针形,长在25厘米以下。 | 西藏毛鳞蕨 Tricholepidium tibeticum |
根状茎攀援,幼时被鳞片,老则脱落而近光滑;鳞片圆形,贴伏,深棕色,具细筛孔,全缘,背部中央有1簇红棕色开展的长刚毛,以后擦落。单叶,多数,散生;有短柄或近无柄,或为无柄,短柄下部被鳞片;叶片披针形或带状,中部最宽,两端渐狭,全缘或波状。叶膜质、草质或纸质,绿色,无毛。主脉不明显,网脉明显,在主脉两侧形成2-3行不规则的网眼,具内藏小脉,叶边的小脉分离。孢子囊群圆形,大或中等大,位于主脉两侧排列为不整齐的1-3行,或满布于叶背面;隔丝盾状,质薄,棕色,具粗筛孔,幼时覆盖着孢子囊群。孢子椭圆形。约10种,产亚洲热带。我国有5种,分布于云南及西藏。云南有4种。
13.毛鳞蕨属 Tricholepidium Ching
Ching in Acta Phytotax. Geobot. 28: 41, 1978 et in Acta Phytotax, Sin. 16 (3): 17. 1978: S. H. Wu et Ching, Fern Fam. et Gen. China 518. f. 5-199. 1991.
根状茎粗壮,坚硬,攀援,幼时被鳞片,老了脱落而光滑;鳞片圆形,紧贴,棕色,全缘,背部中央有一簇红棕色直立长刚毛,易擦落。叶通常远生,单叶;有叶柄或几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带形,中部最宽,向两端渐狭,全缘或略呈波状,干后草质或厚纸质,绿色或淡棕色,无毛。主脉明显隆起,小脉网状,通常明显可见。孢子囊群圆形,中等大,在主脉两侧排成不规则1-3行,幼时被盾状隔丝覆盖。孢子两面型,单裂缝。
原产尼泊尔,广布于印度北部、锡金、不丹、越南北部及我国的西藏、云南和广西。全属约7种,我国有6种。
模式种:Tricholepidium normal (D. Don) Ching (Polypodium normale D. Don),